電子信息工程(國家一流本科建設專業)專業介紹

2020年12月20日 13:31  點擊:[]

一、專業介紹

(一)專業定位

本專業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面向行業、服務地方經濟”的目标定位,本着“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原則,發揮多部委共建優勢,瞄準核電子儀器、醫學電子信息、電源變換技術等相關行業,培養具有深厚人文知識、紮實科學精神、國際化視野以及創新思維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二)曆史沿革

本專業源于1959年成立的衡陽礦冶工程學院電子專業,1998年設置本專業,2012年獲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2017年通過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017年獲批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并擁有電子信息領域專業學位點,2019年被評為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綜合評價A類專業,2021年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三)特色優勢

本專業立足新一代電子信息産業鍊,瞄準電子信息行業發展前沿、技術演進路線和産業化趨勢,緊密圍繞深化新工科建設的大局,以新工科建設的“智能制造、雲計算、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用于傳統工科專業的升級改造”和“重點發展信息技術向各個行業滲透”的精神為指引,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标準為培養規範,以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和課程建設為抓手,發揮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等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項目實踐的優勢,培養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亟需的嵌入式技術緊缺人才及電子信息工程領域卓越工程師。專業的學科競賽特色和創新創業實踐成效突出,在曆屆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中成績名列前茅。專業擁有豐富的實踐教育教學資源,包括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校企協同就業創業創新示範實踐基地”、湖南省現代産業學院、湖南省卓越工程師培養(實踐)基地、湖南省普通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示範基地、湖南省普通高校校企合作創新創業教育基地等平台。

(四)發展舉措

(1)深化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加強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建設

專業結合學校新時代高水平大學的辦學定位和學術型人才培養為主的目标,立足學校辦學優勢與特色,面向現代産業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發揮學校多部委共建優勢,瞄準核電子儀器、醫學電子信息、電源變換技術等相關行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産出為導向、持續改進”的理念構建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具有深厚人文知識、紮實科學精神、國際化視野以及創新思維能力的學術型創新人才。

(2)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全面提升教學水平

從理論教學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兩方面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建立教師聽課研讨制度、導師傳幫帶青年教師制度、青年教師試講制度以及各類教學競賽制度。鼓勵教師以科研項目、校企合作等途徑開展工程化訓練,多角度提升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全方位提升教學水平。

(3)優化課程體系,主動适應行業對人才培養的需求

以OBE理念為指導,面向瞄準核電子儀器、醫學電子信息、電源變換技術等相關行業,持續優化電子技術、數字信号處理、EDA應用技術、嵌入式系統、機器學習等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内容,新增核電子學、醫學圖像處理、開關電源技術等凸顯行業特色課程,整合知識結構,優化課程體系,主動适應相關産業對人才培養的需求。

(4)以學科競賽為依托,着力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以挑戰杯、電子設計大賽、互聯網+大賽等為依托,以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研究及發明創造活動為主線,構建式課外實踐培養模式,學生人人參與,教師全員指導,實現工程素質、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全覆蓋。

二、培養目标

面向現代産業和社會發展需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厚植愛黨報國情懷,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具有紮實數學與自然科學基礎,掌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領域有關理論知識和專門技術,特别是嵌入式技術和新一代信息技術,具有較強工程實踐、創新創業、交流合作和組織管理能力,能夠在核電子儀器、醫學電子信息、電源變換技術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程設計、生産管理等工作,具有深厚人文知識、紮實科學精神、國際化視野以及創新思維能力的學術型創新人才。

預期五年以上的畢業生:

培養目标1:能有效運用工程數學、工程科學基礎、工程專業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及管理知識,解決電子信息工程領域的複雜工程問題;

培養目标2:具有很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意識,理解所屬工程部門的特點、管理體系、質量标準、相關法律法規,能提出獨立的專業技術見解,能承擔電子信息工程領域複雜問題的研究、電子信息系統的設計和開發以及工程項目的管理工作,并綜合考慮社會、法律、環境等多種非技術因素的影響;

培養目标3:具備項目的團隊協調和管理能力,能正确認識項目團隊成員的角色與定位,能夠制定項目推進的工作計劃并組織有效實施;

培養目标4:具有科學思辨能力和鑽研精神,在終身學習、專業發展方面表現出色并不斷進步,能接受和理解與電子信息工程相關領域前沿的發展成果,并能實現與人工智能技術等多學科知識的交叉融合,能夠應對科技發展挑戰,适時掌握新技術;

培養目标5:具備可持續發展理念和國際化視野,能夠主動、積極适應國内國際不斷變化發展的新形勢,能基于國際視野開展技術研發或運行管理工作。


下一條:專業認證與教育評估的區别

關閉

地址:中國 湖南 衡陽 常勝西路     
雨母校區:湖南省衡陽市蒸湘區衡祁路228号2003网站太阳集团雨母校區2003网站太阳集团     
電話:0734-8282125     郵編:421001

版權所有: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