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概況

學院簡介

2003网站太阳集团源于1959年的衡陽礦冶工程學院電子系。學院教學科研隊伍實力雄厚,現有教師127人,其中校内教職工92人,校外兼職教師35人,教授30人,副教授及相應職稱41人,博士生導師11人,碩士生導師62人;有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等省部級以上人才20餘人。近年來,主持承擔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中央軍委科技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基礎科研項目、國家核能開發項目等省部級以上課題及橫向項目300餘項,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湖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等省部級以上科技與教學成果獎項共10餘項。

學院設有6個系、2個中心,即電氣工程系、電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自動化系、生物醫學工程系、機器人工程系、電工電子教學中心和實驗實訓中心;下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動化、生物醫學工程和機器人工程6個本科專業,其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為國家管理專業、湖南省一流本科建設專業;電子信息工程為國家一流本科建設專業、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專業、湖南省本科專業綜合排名A類專業;通信工程專業為湖南省一流本科建設專業、湖南省本科專業綜合排名A類專業;自動化為湖南省一流本科建設專業;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為湖南省特色專業。目前在校學生2542人,其中本科生2375人,研究生167人。

學院擁有優質的教學和科研平台,有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核能與核技術國家級虛拟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工信部校企協同就業創業創新示範實踐基地、湖南省輸變電卓越工程師培養(實踐)基地、湖南省輸變電現代産業學院、湖南省普通高校校企合作創新創業教育基地、湖南省研究生培養創新實踐基地、湖南省普通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心、湖南省普通高校校企合作創新創業教育基地等國家級與省部級本科教育質量工程平台10個;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城市管理)、湖南省新能源光伏與光儲一體化技術工程研究中心、中核集團“核設施運行狀态監測技術”重點學科實驗室、超快微納技術與激光先進制造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省核聚變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基地等國家級與省部級科研平台6個;有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又電子信息和能源動力專業類别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設有光電子與光子技術及器件、清潔能源高效利用與可持續發展、電氣傳動與智能控制、智能信息處理與通信技術和電子系統集成與應用等5個研究所。

學院立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行業特色和區域經濟發展需求,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創新,注重學生能力培養,深化思教融合、技教融合、科教融合、創教融合、産教融合“五教融合”,實現價值鍊、創新鍊、産業鍊、教育鍊與人才鍊“五鍊協同”,推動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近年來,學生獲得省部級以上項目400餘項,學科、科技競賽獎勵400餘項,其中國家級獎50餘項。

60多年來,學院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為國家培養了各類、各層次畢業生2萬餘人。南華電氣人秉承“勤勉務實、甘于奉獻、剛健自強、敢為人先”的南華精神,紮根基層、奮發有為,湧現出了全國人大代表和一大批企業(政府)高管、勞動模範、創新能手、專家學者。



地址:中國 湖南 衡陽 常勝西路     
雨母校區:湖南省衡陽市蒸湘區衡祁路228号2003网站太阳集团雨母校區2003网站太阳集团     
電話:0734-8282125     郵編:421001

版權所有: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