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工電子教研室簡介
基本情況:
為了滿足全校公共類的電工學課程和電氣學院的基礎課程教學需要,将電路原理等幾門相近的課程組成課程群,從而組建了電工電子教學中心。中心在2020年被評為“2003网站太阳集团優秀教研室”,現有12名專任教師,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講師5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7人,所占比例為58%,35歲以下青年教師2人,所占比例為17%,55歲以上者2人,所占比例為17%,;全部具有碩士學位,其中具有博士學位4人,所占比例為33%;另有在讀博士2人,師資隊伍學曆、年齡、職稱結構基本合理。承擔了電路原理、電工電子技術、模拟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等10餘門課程的教學任務。設有主任1人,主要主持中心的全面工作,副主任2人,分别負責中心黨組織建設和教學工作安排,分工會組長1人負責組織工會活動,課餘活動等。
思想政治:
思想教育方面,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和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日常活動中持續開展教育思想觀念大讨論,積極開展結對幫扶、紅色革命教育等活動,在思想上與黨中央保持一緻。認真學習新時代教育教學理論,采用先進的教育思想理念,并在教研活動中将政治理論、教育理論學習與教學研讨有機結合,比如研讨式的教學。
思政教育方面,堅持立德樹人,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思政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貫徹人才培養全過程。比如在講到歐姆定律時,通過介紹歐姆在逆境中堅持學習與研究,并取得巨大成就的經曆,培養學生堅持不懈、勇于奮鬥的精神。
教學建設:
專業建設方面,教研室為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專業認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撐,為通信工程和自動化專業的一流專業評定奠定了課程基礎,陳文光教授作為負責人成功申報了機器人專業,這些工作大力促進了專業建設。
課程建設方面,課程體系按照各個專業的需求進行模塊化設置,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前沿知識以及課程思政元素融入課堂,并且模糊了課程之間的邊界。編寫教材4部,涵蓋理論和實驗、課程設計等層次。建設有兩門《沖擊電壓發生器及其測量》、《等離子體放電物理過程研究》虛拟仿真金課,一門《電子技術基礎》在線開放課程,一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數字電子技術》,多媒體資源及其豐富,大小達到1TB。
實踐基地方面,教研室老師積極指導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大賽、互聯網+大賽、機器人等比賽,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教研教改:
教學研讨方面,電工電子教學中心全體教師在教研室主任的組織與帶領下,積極開展教研活動,組織教師相互聽課、評課與交流,參與教學競賽,努力提高業務水平,集體制作了《電路原理》、《電工電子技術》等多媒體課件。
教學改革方面,申報教研教改項目獲得省級立項3項,産學研合作項目2項,校級立項4項,校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項;獲批放心課程7門;發表教研論文10篇,其中1篇英文論文被EI收錄。積極組織老師參加電氣電子課程論壇、湖南省電工學年會、湖南省電子信息技術年會等教學會議。
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方面,現有12名專任教師,職稱結構為教授1人,副教授6人,講師5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7人,所占比例為58%,35歲以下青年教師2人,所占比例為17%,55歲以上者2人,所占比例為17%,;全部具有碩士學位,其中具有博士學位者4人,所占比例為33%;另有在讀博士2人。師資隊伍學曆、年齡、職稱結構基本合理。負責人為在讀博士,從教13年,具有豐富教學管理經驗,組織與領導教研教改工作能力較強。
師德師風方面,師德師風良好,未發生有損教師職業聲譽的行為;獲得有校級以上優秀教師2人,其中陳文光教授被評為“十佳優秀教師”,獲得校級優秀共産黨員1人。
青年教師方面,青年教師傳幫帶機制健全,新入職教師均經過系統培訓并配有指導教師,建立“老帶青”、“一幫一”機制,派送青年骨幹教師尹相輝博士1人赴日本留學,陽璞瓊博士赴澳大利亞培訓。
教學競賽方面,成員積極參加教學競賽活動,在課堂教學競賽獲得省級教學競賽一等獎1項,微課教學競賽及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等競賽中獲得校級教學競賽二等獎1項,校級教學比賽三等獎1項,獲得國家級優秀指導教師1項。
組織建設:
組織機制方面,電工電子教學中心從建校之初的電工教研室傳襲至今,主要負責全校電工學,電路原理,模拟電路以及數字電路等工科基礎課程的教學工作。中心設有兩周一次的例會制度,用以貫徹上級文件精神,總結檢查教學工作,科研工作和其他日常工作。除此之外,為了确保高效高質量的完成電工學的全校教學工作,中心設有集體備課制度,從每位教師實際教學反饋,每學期學生反饋的基礎上實現每學期的備課更新。電子技術獲得過校級優秀教學團隊。
條件保障方面,每年有專門的課程建設經費,辦公室和資料室獨立設置。
教學組織:
教學任務方面,電工電子教學中心在教學和人才培養中心地位突出,除了承擔電氣學院各專業的教學任務,還承擔全校非電類工科專業的教學任務,教學工作量飽滿,人均課時超過600;教學運行有序,檔案資料齊全;課堂及實踐環節教學規範,教學紀律嚴格,連續3年無教學事故;教授、副教授為本、專科生上課率達到100%。
教學質量方面,積極開展課程教學質量與效果的分析和評價,評價結果用于持續改進;教師任教的課程在專家評價、同行評價、學生評價中獲得好評,大部分老師所授課程被評為放心課程,其中陳文光教授多次被評為2003网站太阳集团優秀教師,董招輝老師在2019年湖南省高等院校課堂教學競賽中榮獲一等獎。教研室教師積極指導學生參加各種學科教學競賽活動,獲得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或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國家級4項,省級5項,校級1項;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中屢創佳績,獲得國家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湖南省一等獎10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1項、優勝獎2項。此外,還獲得第十七屆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三等獎一項、獲得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湖南省二等獎、華中賽區三等獎。
優勢和特色:
教研室崇尚“快樂工作,健康生活”的文化理念,工作時和諧團結,休息時輕松愉快。定期組織爬山等郊遊活動,經常性地組織羽毛球、網球等集體運動,既鍛煉了身體,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諧輕松的氛圍留得住人、留得久人。
教研室提倡無紙化辦公模式,建設虛拟實驗室,經常性地利用騰訊會議、QQ群召開會議,布置工作。負責人于2019年7月開創了“電工電子教學資源”微信公衆号,目前發布教研室自制視頻 12個,課程思政帖子5個,新視野視頻3個,各種技術類帖子57個。為學生發布新鮮有趣的資訊,實驗預習視頻,收集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使得師生互動更加有效。
教研室作為學校最基層的教學工作組織,教學任務繁重,承擔了全校電類專業的基礎課和大部分工科專業的電工學教學任務,但是,老師們熱心教學,愛崗敬業,教風優良,獲得放心課程(優質課程)的比例達到80%,學生評教優秀率達到90%。主編教材4部,自制電路原理實驗裝置30台套。
教研室非常重視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創業教育效果顯著,是學院指導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主力軍”,也是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主要指導老師,形成了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導師天團”。為了提升學生做實驗的興趣,錄制了電路、模電、數電等課程的實驗微課,學生反映做實驗越來越有趣了,也逐漸愛上了動手操作。
在2020年疫情的特殊時期,為了積極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号召,教研室老師發揮在線學習優勢,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在線虛拟仿真實驗項目(等離子體放電過程和沖擊電壓發生器)、微信公衆号等實驗教學資源,為電子信息工程等14個專業的學生提供遠程在線實驗教學服務。同時開展《電路原理實驗》、《電子技術實驗》、《電工電子技術實驗》等課程的在線實驗教學。老師們以Multisim、Tina-TI、Proteus等軟件為基礎,利用騰訊課堂、騰訊會議、雨課堂等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架起了“空中課堂”,疫情期間順利地完成了課程實驗,此工作得到了學校教學督導團的充分肯定。
(截至2020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