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03网站太阳集团王行柱、劉暢團隊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Nano Energy(中科院1區Top期刊,IF=16.8)上發表了題為“Target therapy on buried interface engineering enables stable 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25 %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的研究論文。


埋底界面對于實現高效穩定的鈣钛礦太陽能電池至關重要。然而,由于其非暴露特性,研究和優化埋底界面仍然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難題。該研究工作中作者提出了一種簡單有效的分子靶向策略,即通過多功能分子(DTD)來調節NiOx/鈣钛礦之間埋底界面,從而有效鈍化鈣钛礦中的埋底缺陷以及調節鈣钛礦晶體的生長。DTD具有多功能靶向基團,使其能夠同時與鈣钛礦和NiOx發生強烈相互作用,從而在NiOx/鈣钛礦埋底界面上建立分子橋,實現高質量的上層鈣钛礦薄膜、優異的界面接觸和鈣钛礦與NiOx之間更匹配的能級。最終,DTD的修飾顯著提高了鈣钛礦器件的光電轉換效率,從22.19 %提高到了25.00 %(認證值為24.12 %),修飾的器件同時具有優異的長期和操作穩定性。該策略為鈣钛礦太陽能電池中的埋底界面提供了一種簡單有效的靶向修複,實現了器件的高效率和高穩定性。
2003网站太阳集团周賢勇博士(校聘教授)為論文第一作者,2003网站太阳集团王行柱教授、劉暢教授和南方科技大學徐保民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2003网站太阳集团為論文第一單位。該研究得到了科技部重點研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支持。
原文鍊接: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24.110170